上個月因為被廣告宣傳吸引,去了趟故宮看 聖地西藏文物展,,
才發現對故宮沒什麼印象(原以為小時候有去過 XD),
覺得故宮還蠻"樸素"的,建築算都蠻現代的,
查了一下,原來之前故宮經歷長達十年的改建,這次去看到的剛好就是改建後的新故宮,
因為時間比較趕,就只有看西藏文物展,其他的國寶等以後有機會再去看~ ^^
快速分享一下:


聖地西藏文物展簡介 (本次展出一百多件文物)

素有「世界屋脊」之稱的西藏,廣泛流傳著觀音菩薩化為猿猴與羅剎女結為夫婦,他們的子孫代代繁衍,遂形成藏族的傳說。足見,佛教與西藏早已水乳交融。然而藏傳佛教的宗教思想、圖像內容和風格特徵,都與漢傳佛教大異其趣,故國人一直對西藏佛教覺得陌生而不可親近。

佛教源於印度,西元七世紀,傳入西藏以後,歷經一千四百年的發展,一方面吸收了印度、克什米爾和尼泊爾密教的精華;另一方面又融入了本土宗教—苯教—的諸多元素,使得佛教在西藏脫胎換骨,形成了獨樹一幟的藏傳佛教。 如今,佛教已深入西藏人民生活的每一層面,除了宗教和藝術外,舉凡文學、舞蹈、音樂、戲劇,甚至於醫學、教育、占卜等無一不與佛教有關,佛教無疑已化成西藏文化的血肉。

此次特展分為吐蕃王朝、金色寶藏、文化交流和雪域風情四個單元陳列,展出的文物除了西藏、承德和北京三地博物館的典藏品外,更包括了布達拉宮、羅布林卡、敏竹林、薩迦、白居、夏魯、扎什倫布等西藏重要寺院珍藏的造像、唐卡和寶器等。希冀透過如此豐富的展品內容,不但揭開西藏佛教神秘的面紗,並使國人一窺西藏藝術的精髓,更增進大家對西藏歷史文化的認識。

(資料來源:聖地西藏展 http://tb.ishow.gmg.tw/)


1.故宮外圍及全貌
去看聖地西藏展 
故宮 


2.內部裝潢有許多中國風的故宮,走現代風有種低調的風格,還蠻適合故宮的~

去看聖地西藏展 


3.故宮建築前的鼎~   屋脊上的裝飾查了一下,
   應該是仙人(逢凶化吉、遇難成詳)、龙:龙有鳞,一般排在第一位。能興風作雨,是帝王的象徵。
   (資料來源:http://experience.uuyoyo.com/2009/0930/104275.html

去看聖地西藏展


4.今天主要的目的,就是來看聖地西藏文物展 ^^

去看聖地西藏展


5.展場內不可拍照,展場外有可祈福的轉經輪,心轉念轉,主辦單位還很流行地附上印章讓大家敲章留紀念~
   故宮那個章上面的公雞碗,真像星爺電影裡常出現的那個碗~

去看聖地西藏展 


5.十一面千手千眼觀音菩薩像,高77cm,感覺真是非常精緻的藝術品!
   官網上的介紹:

西藏有兩種十一面觀音像的系統,據《王統明示鏡》稱,松贊干布曾令佛師修造十一面觀音像,安置在大昭寺內,其圖像特徵在《王統明示鏡》中有詳細記錄。這尊像本來並非千手,但後來又被附加上了諸多手臂,與此類似的十一面觀音像被稱為「松贊干布派」。

藏傳佛教後弘期,另一種十一面觀音圖像傳入藏區。由於這種十一面觀音儀軌的作者是拉克屍彌,因此這種十一面觀音像叫做「拉克屍彌派」。兩種圖像的區別主要是在幾隻手臂持物的差異。「松贊干布派」十一面觀音兩側呈扇形的千手持有種種持物,而「拉克屍彌派」的十一面觀音兩側的千手則以與願印為主,幾乎沒有持物。寧瑪派的圖像多傳承「松贊干布派」的十一面觀音圖像,而其他各派則以「拉克屍彌派」十一面觀音圖像為主。

現在我們見到的多數西藏十一面觀音都是「拉克屍彌派」,這件作品也不例外。三面三層觀音面之上為忿怒面,最上為如來寂靜相,共十一面。八主臂持寶珠、弓、箭等,其他九百九十二臂略小,排列於身體後側左右,張開如光背。菩薩耳飾、頸飾、胸飾、腕釧、臂釧、足釧等均以綠松石鑲嵌,絢麗奪目,金碧輝煌。菩薩所具有的千手千眼,表示祂將救度一切眾生,象徵著觀音的慈悲與力量。(張雅靜)

 
聖地西藏文物展


6.簡介上的千手千眼觀音菩薩像和四部醫書唐卡中的醫理樹喻圖

醫理樹喻圖

「醫理樹喻圖」以樹木比喻,將疾病的治療方法分為「飲食」、「起居」、「藥物」、「外治」四幹,並以顏色分枝:藍色與「隆」相關,黃色與「赤巴」相關,白色與「帕剛」相關;每一片葉子,代表一種飲食、藥物或醫治的方法。

藏醫認為人體存在三大要素,「隆」相當於中醫的氣、風,主管呼吸、血液循環、排泄等;「赤巴」相當於中醫的膽、火,主管熱能、促消化,使人知飢渴、有膽量與氣色;「帕剛」相當於中醫的津、涎,增加胃液使消化吸收,保持水分、調節胖瘦等。如果三者失調,即會引起疾病。(資料來源: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257914

什麼是唐卡?

唐卡」兩字來自藏語音譯,是藏傳佛教中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簡言之就是一種卷軸畫,內容以宗教題材爲主。在藏地任何一座寺廟、佛堂、僧舍乃至信徒家中,都供有唐卡。

唐卡推測是應弘法需要而生。因為藏民族游牧的生活習慣,居處時常變動,所以唐卡這種可以移動的神像就因而產生,便於弘法的僧侶隨身攜帶,宣揚教理傳達佛法。兩者互為緣起,唐卡帶動了佛法的流布,弘法也促成唐卡的日益盛行。(資料來源:http://web2.tmu.edu.tw/b101091121/tibetart.htm )


去看聖地西藏展

7.很特別的魔女仰臥圖,這根西藏的傳說有關喔!來自官網的介紹:

傳說西藏的大地之下橫臥著一位巨大的羅剎女,據《西藏王統記》記載,松贊干布王之時,尼泊爾王妃墀尊公主為了弘揚佛法,向文成公主詢問寺院修建的地點,文成公主占卜後,告訴墀尊公主,需要在羅剎女手腳之處建立十二座寺院,並用白羊馱土,將她心臟處的臥塘湖填平建寺,該處便修建了大昭寺和小昭寺,供奉有從唐王朝和尼泊爾請來的釋迦牟尼像。另外,由於填湖時使用山羊馱土,這片土地也被稱之為「山羊之地」,山羊的讀音為「惹」,地的讀音為「薩」,拉薩即得名於此。

此件畫作即描繪了吐蕃王朝建立之初的這個傳說,仰臥的羅剎女頭朝東,腳朝西,位於中央的是大昭寺。十二座寺院遍佈於羅?女的四肢、肩、肘、膝和臀部,從雅礱河谷的昌珠寺,到拉達克地區。根據傳說,這些遍佈西藏全域的佛教寺院都是松贊干布王為了鎮住羅剎女而建的。

從歷史上來說,佛教真正傳入西藏是在赤松德贊(754-796在位)時期。桑耶寺落成之時,六人受了具足戒,正式出家,這被認為是佛教在西藏傳承發展的開始。松贊干布時代,在佛教正式紮根西藏之前,西藏土著信仰盛行,在象徵土著信仰的羅剎女之上修建了佛教寺院,或許暗示著吐蕃王朝宗教與內政的一種傾向。(張雅靜)


聖地西藏文物展 

8.左邊主辦單位為了推廣這個展覽,推出的Q版佛像讓大家傳閱用的。
   下方是讚頌法器,右邊是時輪金剛雙身像,官網上的介紹:

時輪金剛是印度密教後期最後一部經典《時輪續》中的主尊,《時輪續》統合了父續與母續的特徵,時輪金剛同樣具有父續主尊與母續主尊的特徵,例如祂手中的持物,除了能看到勝樂金剛等母續主尊的成分,也能看到金剛怖畏等父續主尊持有的武器。

這尊時輪金剛髮髻高挽,戴著大而華麗的寶冠,四面三眼二十四臂。時輪金剛抱擁四面八臂兩足的明妃,主臂左手持金剛鈴,右手持金剛杵,其他各臂分別持斧、弓、箭、索等,佩戴頸飾、胸飾、腕釧、臂釧、足釧,首飾上鑲嵌寶石,右腿展開,左腿彎曲,腳踏象徵著煩惱與邪惡的形象。明妃披戴華麗的裝飾物,抱擁主尊的兩手持金剛鉞與缽。

在藏傳佛教中,通常雙身像中的男性象徵著慈悲方便,女性象徵著般若智慧,雙方的和合所代表的是
慈悲方便與般若智慧合二為一的證悟與解脫。


聖地西藏文物展
 

9.左邊很威嚴的佛像查了一下是:大威德金剛(又稱為閻魔德迦),此尊在西藏是很多人作為本尊在修持,其主要功德是降伏死魔與病魔,使眾生免於意外死亡及各種病苦,使壽命延長。(資料來源: http://www.ysbla.org.tw/artist.php?Lv=2&nLv1No=15&nLv2No=104&sLv0WrdNm=894.htm

右邊的是 大白傘蓋佛母像,佛母形相有一面二臂、三面六臂,以及千面千臂等多種。一面二臂三目,身顏白色,右手結與願印,能滿足眾生之所求,左手持白傘蓋,為七珍與八吉祥之一,表遠離邪念,佛之淨德覆蓋一切之意。頭戴寶冠,瓔珞三重,天衣彩裙,環釧眾寶飾具全,以金剛跏趺姿安住。(資料來源:http://www.ysbla.org.tw/artist.php?Lv=2&nLv1No=15&nLv2No=104&sLv0WrdNm=894.htm

去看聖地西藏文物展 


10.下面是一些看展的紀念品 ^^

聖地西藏文物展 


11.當然得去買一把小白菜回來贈送好友啦~ ^ ^
(B1的禮品區只有小白菜相關產品比較親民點,其他連數位故宮中出現的公仔,都有點貴哩...)

去看聖地西藏展


聖地西藏展台北的部分已經結束了,還有高雄的展期可看喔!
想看得人可參考官網資訊:)


[資料參考]

‧聖地西藏展官網 http://tb.ishow.gmg.tw/
‧華人世界時報 http://blog.yam.com/tpanews/article/29323412
http://tw.myblog.yahoo.com/crytalme-com/article?mid=922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l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